原味覺醒-原住民的第15、16族誕生了
- 用 網站管理員
-
在 原住民文章分享
-
點擊數: 634
行政院業於103年6月26日核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為原住民族第15族及第16族,新民族別的原屬民族別均為「鄒族」,因此,已註記為鄒族的原住民朋友,可以依規定申請變更為新民族別。歡迎屬於新民族別的原住民朋友,可以攜帶國民身分證、戶口名簿及印章(或簽名),至全國任一個戶政事務所辦理民族別變更或登記。在此也提醒原住民朋友如想要回復傳統姓名也可以向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請辦理來登記。 |
拉阿魯哇族(Hla’alua)簡介
由排剪(paiciana)、美壠(vilanganu)、塔蠟(talicia)、雁爾(hlihlara)4個社組成,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約計有400人。拉阿魯哇為自稱,其意不可考。
相傳族人原居地在東方hlasunga,曾與矮人共同生活;矮人視「聖貝(takiaru)」為太祖(貝神)居住之所,每年舉行大祭以求境內平安、農獵豐收、族人興盛。族人離開原居地時,矮人贈以一甕聖貝,族人亦如矮人般舉行「聖貝祭(miatungusu)」。祭儀最重要的部分是「聖貝薦酒」儀式:將聖貝浸在酒裡,察其顏色變化,如果變成紅色則表示太祖酩酊之狀,意味祭典圓滿成功。
卡那卡那富族簡介
分佈於高雄市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流域兩側,現大部分居住於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人口數約有520人(103年05月數據)。相傳數百年前,一位名叫「那瑪夏」(Namasia)的年輕男子,發現巨大鱸鰻堵住溪水危及部落安全,趕緊回部落向族人通報,然也因驚嚇過度染病,幾天後去世,傳說當時族人與山豬聯手殺掉鱸鰻讓危機解除,族人為了紀念這名年輕男子,當時以「那瑪夏」命現今之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族的社會組織以父系為主,祭儀活動則以「米貢祭」與「河祭」為主。
拉阿魯哇族(Hla’alua)簡介
由排剪(paiciana)、美壠(vilanganu)、塔蠟(talicia)、雁爾(hlihlara)4個社組成,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桃源里以及那瑪夏區瑪雅里,約計有400人。拉阿魯哇為自稱,其意不可考。
相傳族人原居地在東方hlasunga,曾與矮人共同生活;矮人視「聖貝(takiaru)」為太祖(貝神)居住之所,每年舉行大祭以求境內平安、農獵豐收、族人興盛。族人離開原居地時,矮人贈以一甕聖貝,族人亦如矮人般舉行「聖貝祭(miatungusu)」。祭儀最重要的部分是「聖貝薦酒」儀式:將聖貝浸在酒裡,察其顏色變化,如果變成紅色則表示太祖酩酊之狀,意味祭典圓滿成功。
卡那卡那富族簡介
分佈於高雄市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流域兩側,現大部分居住於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人口數約有520人(103年05月數據)。相傳數百年前,一位名叫「那瑪夏」(Namasia)的年輕男子,發現巨大鱸鰻堵住溪水危及部落安全,趕緊回部落向族人通報,然也因驚嚇過度染病,幾天後去世,傳說當時族人與山豬聯手殺掉鱸鰻讓危機解除,族人為了紀念這名年輕男子,當時以「那瑪夏」命現今之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族的社會組織以父系為主,祭儀活動則以「米貢祭」與「河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