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覺醒 認識「卡那卡那富族」
- 用 網站管理員
-
在 原住民文章分享
-
點擊數: 636
族群簡介
分佈於高雄市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流域兩側,現大部分居住於達卡努瓦里及瑪雅里,人口數約有520人(103年05月數據)。相傳數百年前,一位名叫「那瑪夏」(Namasia)的年輕男子,發現巨大鱸鰻堵住溪水危及部落安全,趕緊回部落向族人通報,然也因驚嚇過度染病,幾天後去世,傳說當時族人與山豬聯手殺掉鱸鰻讓危機解除,族人為了紀念這名年輕男子,當時以「那瑪夏」命現今之楠梓仙溪。卡那卡那富族的社會組織以父系為主,祭儀活動則以「米貢祭」與「河祭」為主。
族群特質
- 氏族:親屬關係為父系氐族,目前計有六氐族,子女無論居處惰性變化姓氐皆從父,財產權繼承其父,社會組織上以氐族為組成單位為一社。日據時期僅剩Nauvanag及Aguana兩社,社組織由頭目、副頭目及各長老負責立法及政權等部落事務。
- 部落事務:以體力來分工,粗重危險由男性擔任、家務服飾則由女性工作,農事男女皆可執行。
- 年齡層:為級名通制,各年齡以生理與心理發展來調整其社會地位與責任,各年齡層分有組別,男女分組大致一體,未成年細分約有七級,成年後不分級。
社會制度
- 財產制度:有部落、聯族與氐族、家族及個人財產,使用取得原則分為公享制度、標記先佔、轉讓、繼承、餽贈或交易等。
- 法制:全為習慣法,大部分屬於刑法範疇,習慣法的立訂則以前例部落長老協調後傳下照辦,如有較特殊則研商協調處理。
- 經濟作物:以農農耕燒墾為主,狩獵捕魚為輔。傳統主要作物有粟(Vinau)、旱稻(Pusiamo)、糯稻(Oarai)、地瓜(Tanmi)、芋頭(Tanuku)、玉米(Viaru)等。
工藝
- 木工:傳統刀具稱為Numanu的小刀,技術上有刨刮及砍削,前者製成器物有木臼(Tarkura)、木桶(Ta’ato)、蒸桶(Tacunuka),後者則有木背架、木枕(Un)、凳子(Taau)、杵、杖等。
- 藤竹編工:藤竹製器物用於生活上更甚木製品,如置穀籮筐(Ring)、水竹筒(Sanang)、竹背簍(Sopu)、藤竹蓆(Sikamu)、竹弓箭(Rupacu)、竹杯(Tanuku)、竹勺(‘Akunvung)等。
- 揉皮與製革:大體以鹿皮、山羊皮、羌皮,程序大致為取料、張皮、刮皮、揉皮等張拉棒打揉搓方式,製成品做為背袋、煙袋、服裝配飾等用途。
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網站